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親子食農教育~股份魚鄉~【蝦咪代誌?】

        近日,一場以白蝦為主題的食農教育活動在當地社區展開,吸引了眾多家庭參與。活動透過多樣化的教學與實作,讓學生深入了解白蝦產業與生活的密切關係,並從中學習永續飲食與珍惜資源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探索白蝦產業的價值
活動前,學生透過故事分享與討論,認識白蝦作為日常料理食材的重要性。同時,社區踏查的規劃讓學生深入了解白蝦產業如何融入生活,並增強觀察、語言及社交能力。透過這些預備工作,學生熟悉了產業職場環境及其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活動過程:從學習到實作的深度體驗
活動當天分為三大環節。
首先,學生在「白蝦小講堂」中學習白蝦的收成、分級、辨識及加工流程,對產業規範有了全面的認識。接著,於「塭邊採集與養殖體驗」中,親身體驗白蝦養殖所需的環境與器具,並從野菜採集中發現周遭不起眼的植物如何成為蝦料理的最佳搭配。最後,在「產地廚房」環節,學生親手製作野菜海鮮料理,並品嚐市售白蝦與現場料理的不同風味,體驗了一場味覺饗宴。

活動反思:珍惜食材與推廣永續飲食
活動後,學生透過心得回饋學習單進行反思。他們認識到白蝦產業在飲食中的重要性,並了解養殖加工的艱辛。同時,這次活動也啟發學生檢視自身職業興趣,發掘個人長處。一位參與的學生表示:「這次活動讓我深刻體會到食材背後的故事與價值,也學會了珍惜每一份來之不易的食材。」

推廣永續觀念 共創美好未來
透過本次活動,師生們不僅學會了如何挑選永續、健康的食材,還意識到過度捕撈和不當養殖對環境的影響。講師也特別強調食材全利用的重要性,像是將蝦殼熬湯,減少浪費。參與者紛紛表示,希望能將永續飲食的理念傳遞給更多人,為環境保護與食物資源永續發展盡一份力。






2024年10月15日 星期二

養成關鍵習慣、點燃學習動機-儲備孩子未來學習力】親職線上講座

 主旨:信誼基金會於10 / 26(六)舉辦【顏安秀校長主講/養成關鍵習慣、點燃學習動機-儲備孩子未來學習力】親職線上講座,敬請轉知貴校家長,免費報名參加。

說明:

一、學習,是從出生就開始的事。學習力,則是影響未來很關鍵的技能。希望激發孩子學習熱忱、學得越來越好,只靠老師是不夠的!爸媽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儲備未來學習力呢?信誼將於2024年10月26日(六)下午2:00-4:00舉辦【養成關鍵習慣、點燃學習動機-儲備孩子未來學習力】線上LIVE講座,邀請爸媽免費報名參加。

二、本場講座由教學經驗超過25年、身兼教育工作者與雙寶媽的【顏安秀校長】主講,將提供結合教育與教養的實用策略、破解讓學習卡關的NG狀況,幫助家長成為孩子學習路上的最佳應援團。講座大綱如下:

1.幼兒到小學,如何配合發展時間軸養成習慣與能力?

2.學習不起勁、挫折就退縮?建立「目標感」啟動內在動機

3.學習,只靠老師不夠!現代父母該做與不該做的事

4.成績是親子關係地雷?看懂分數背後意義&獎賞策略

5.拖延、不專心、3C成癮、寫作業大戰…終結學習的魔王關

三、本講座為線上LIVE講座。即日起,免費報名參加:

1.報名網址:https://bit.ly/3zLrODi

2.演講時間:2024/10/26(六)14:00-16:00

3.線上平台:YouTube直播(前2天email/簡訊通知連結)


2024年10月5日 星期六

正向教養講座-化身綠手指:親子玩園藝

 10月5日(星期六),學校輔導室舉辦了一場以親子正向教養和生活教育為主題的活動,邀請心理師仁蕙如老師分享。這場講座吸引了9個家庭,共24位家長和孩子參加,活動旨在促進親子情感交流,提升家庭親職功能。
        活動開始時,講師透過影片、圖片和簡報進行講解,讓家長和孩子一起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處理情緒,並達到心理上的平穩與安定。這樣的親子共學模式,能幫助孩子和家長減緩壓力,並提升彼此之間的情感連結。
        活動的亮點之一是親子共做「植物水苔球」的手作活動。這不僅是一個有趣的手工體驗,也融入了教育理念,強調親職功能的重要性。家長和孩子們共同動手製作水苔球,透過這一過程,孩子們逐漸感受到照顧新生命的責任感,學會觀察和照護植物的成長。講師透過這項活動,巧妙地引導孩子和家長一起反思生命的意義,進一步培養對生命的尊重與珍惜。這樣的體驗活動,幫助家長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合作與互動,並將親職功能延伸到未來的生活中。仁老師強調,家庭中的親職功能應該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透過親子共同參與的活動,能有效提升家長的教養技巧和態度一致性。她鼓勵家長透過日常中的小活動,與孩子共同成長,這不僅可以增進親子之間的情感,也有助於塑造孩子的責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講師還分享了許多關於如何在家庭中實踐生命教育的建議,並提醒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透過觀察與陪伴,幫助孩子理解生命的價值與存在的意義。這樣的教育不僅僅限於講座當天,而是可以延續到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在實際操作中學會尊重生命、珍惜當下。
        本次活動的設計不僅具有教育性,也透過實際的親子互動,促進了家庭成員之間的理解與合作。透過講座與手作活動,參加的9個家庭都表示感受到親子關係的進步,也學會了如何在未來的生活中應用所學,進一步提升家庭的親職功能。







2024年9月21日 星期六

正向教養講座-情緒教育從家開始-學齡兒童家長情緒教室

         9月21日(星期六),學校輔導室舉辦了一場以親子正向教養和生活教育為主題的活動,特別邀請心理師吳詠葳老師分享如何通過情緒教育促進家庭和諧。本次活動吸引了8個家庭,共22位家長和孩子參加,場面溫馨熱鬧。

        活動一開始,由輔導主任帶領一個有趣的小活動,讓孩子們分享最近讓他們感到最開心的事。這個活動不僅讓孩子們開心參與,還讓家長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的快樂往往源自一些簡單的小事。透過這樣的互動,家長們開始意識到,孩子的情緒和需求其實並不難捉摸,只是往往被日常忙碌的生活忽略。接下來,吳詠葳老師以「情緒教育做得好,全家沒煩惱」為題開場,強調情緒教育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她引導家長和孩子們思考一個有趣的問題:「你們認為世界上最難溝通的人是誰?」這個問題引發了現場的熱烈討論,孩子們和家長都紛紛表達自己的想法,彼此坦誠交流,笑聲不斷,場面十分融洽。

        吳老師進一步以「三腦理論」的科學角度,解釋大腦的演化歷程,將大腦分為爬蟲腦、哺乳腦和新皮質腦,並說明情緒腦和理性腦的功能。她強調,當孩子出現情緒問題時,家長應該先處理孩子的情緒,再處理具體的問題,這樣才能有效幫助孩子面對情緒困境。講座中,吳老師還介紹了「情緒輔導的五個步驟」:察覺、體認、同理、標示和解決問題。這五個步驟幫助家長學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正確地引導孩子處理情緒,增進親子之間的理解和溝通。

        最後,吳老師以「紅黃綠燈」的概念提醒學員,情緒是動態的,不是一成不變的,並鼓勵家長與孩子一起探索如何在不同情緒狀態下找到適合的解決方法。整場活動在溫馨與笑聲中結束,家長們對情緒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並帶走了實用的教養技巧,為日後的親子互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2024年8月25日 星期日

正向教養講座-「我和我的孩子-一本給小一新生家長的手冊」

 在新生啟蒙禮上,學校特別邀請內聘的輔導主任擔任講師,為一年級新生家長介紹臺南市家庭教育中心的相關工作。輔導主任詳細說明了中心所推動的多元活動,並鼓勵有興趣的家長積極參與,借助這些資源來增強家庭教育的能力。
        此次新生啟蒙禮以「Fly to the Dream夢想航班」為主題,迎接119位新生及其家屬,共計370多位大人小孩共同參與。家長與孩子們一大早來到學校,校長與家長會長身穿飛行員裝扮,象徵「正副機長」,而學校的主任及其他工作人員則穿著空服人員的制服,在校門口熱情迎接每位新生,讓活動氣氛活潑而有儀式感。
         為了讓新生們更融入這個特別的主題,校方為每位學生特別製作了專屬的「登機證」,上面寫有夢想航班的班次「仁愛113級夢想號」、新生的姓名、登機口位置,以及闖關遊戲的蓋章區。活動以「FROM夢想開始 TO築夢踏實」為啟航標語,每位新生都收到了象徵夢想起航的「登機啟蒙七項禮」。這些精心挑選的小禮物,不僅象徵著孩子們的夢想和成長,也寓意著未來充滿無限可能的旅程。
「登機啟蒙七項禮」包括:

  1. 鉛筆 (pencil):象徵孩子將用它書寫精彩的人生。
  2. 直尺 (ruler):提醒孩子規劃好自己的目標,並穩步實現夢想。
  3. 面紙 (tissue):代表幫助他人,學會體諒與共情。
  4. 氣球 (balloon):寓意保持彈性,任何困難都能迎刃而解。
  5. 繪本 (picture books):鼓勵孩子多讀書,成為博學多聞的未來棟樑。
  6. 彩虹筆 (stacking crayon):象徵童年應充滿繽紛與創造力。
  7. 橡皮擦 (eraser):提醒孩子勇於改正錯誤,並從中學習成長。

        這些禮物如同助力孩子夢想翱翔的小翅膀,寓意著每位新生將在未來的學習旅途中不斷追求夢想,並實現自我。此外,各班的導師也為每位新生戴上了象徵禮貌與品行的帽子,期許孩子們在學業上表現優異,品行端正,成為「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並以「Be a good boy or a good girl」作為勉勵。
        在活動的家長座談時間,輔導主任帶領一年級新生家長一起檢視了教育部編寫的「我和我的孩子手冊(低年級篇)」,重點介紹了手冊中的常見親職問題,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如何應對低年級孩子在成長中的各種挑戰。家長透過這次座談,深入了解如何使用該手冊來加強親職教育,從而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這不僅能幫助孩子在學校表現優異,也能增進家庭中親子的有效互動,強化親職功能。








2024年5月6日 星期一

正向教養講座-寵愛媽咪就是愛「獻」

        在5月5日(日),輔導室舉辦了一場特別的活動,以母親節為主題,旨在強調親子之間的正向教養和生活教育。這場活動被稱為「寵愛媽咪就是愛「獻」,我們邀請了全家人一同參與,共同創造美好的回憶。活動中,我們安排了不同的活動項目,以迎合不同年齡段的家庭成員。對於媽媽們,我們提供了製作抒壓精油和體驗簡易紓壓方式的工作坊,讓她們可以放鬆身心,享受一段屬於自己的寧靜時光。這些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媽媽們釋放壓力,也是對她們辛勞付出的一種肯定和感謝。 對於孩子們來說,我們安排了校園巡禮和媒材蒐集的任務,讓他們可以更加認識自己的學校環境,同時也可以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此外,他們還有機會參與創意藝術花束的DIY活動,製作出獨一無二的禮物送給媽媽,以表達他們的愛和感激之情。同時,孩子們還親手製作了寫滿溫馨祝福的卡片,這些小小的心意無疑會溫暖媽媽的心房。 最後,整個家庭聚集在一起,共同參與了這場充滿儀式感的活動。孩子們把自己用心製作的卡片和花束送給媽媽,並送上溫暖的擁抱和親吻。在這一刻,家庭的溫馨和幸福溢滿在每個人的心中。我們一起在校園一隅享用午餐,共同創造美好的回憶,這些回憶將成為我們共同成長的寶貴記錄,也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健康成長的幸福家庭。



2024年4月27日 星期六

正向教養講座-親子玩烘焙

   4/28(),輔導室舉辦了一場以親子正向教養和生活教育為主題的特別活動,邀請本校具烘焙證照的外師Cindy特來分享菲律賓國民點心Banana Muffins 的製作方法。這場Banana Muffins DIY 課程受限於食育教室空間,只能6個家庭參與,報名開始即秒殺額滿,當日共20多位大人和小孩參加。

一早看著爸媽牽著孩子的手,一家四五口臉上盡顯幸福的樣子,就知道親子們對今日的烘焙之旅充滿了期待。準備好食材、戴上圍裙,迎接著甜蜜的挑戰。對孩子來說,這是一次與父母共同創造美味的機會,而對於父母來說,這是一次與兒女共度甜蜜時光的珍貴時刻。

    首先,外師Cindy向大家展示了如何製作鬆軟的Banana Muffins蛋糕。親子們一起量材料,攪拌混合,然後將麵糊倒入烤模中。孩子們小心翼翼地將模具放入烤箱,眼睛中充滿了期待和興奮。當Banana Muffins蛋糕出爐,孩子們感到無比的滿足和喜悅。親子一家四口一起品嚐著自己親手製作的甜品,分享著彼此的心情和笑聲。這一刻,他們彼此之間的情感變得更加緊密,烘焙的喜悅也成為了他們珍貴的回憶之一。

    最後,他們將所有的烘焙成果整理出來,擺放在桌上,像一幅幅美麗的畫作般展示著。這些甜品不僅僅是食物,更是親子之間共同創造的美好回憶,讓他們永遠都會懷念和珍惜的。


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正向教養講座-親子折氣球

         4/20(六),輔導室舉辦了一場以親子正向教養和生活教育為主題的特別活動,邀請了折氣球達人蔡欣娟老師前來分享。這場講座吸引了15個家庭,共50多位大人和小孩參加。在開始折氣球之前,孩子們和家長們先了解了氣球的種類、所需的工具以及基本的折法,包括單泡、圓泡、長泡、環泡,以及如何打結。這些基本技巧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折氣球的原理。

當孩子們熟悉了基本的折法後,他們開始挑戰更複雜的造型。第一個挑戰是小熊棒,孩子們興致勃勃地催促著心驚膽跳的家長們一起參與。在蔡老師的指導下,親子們相繼完成了第一個任務,然後迫不及待地挑戰第二個造型——蜻蜓。在過程中,他們創造了屬於自己的作品,並將折好的氣球裝飾、上色,甚至添加了其他飾品,使作品更具個性化。這些挑戰不僅讓孩子們繼續學習和成長,也增進了親子之間的互動。

這個課程旨在通過折氣球的過程創造一個家庭互動的機會,讓孩子和父母一起參與。透過分享折氣球的技巧和心得,鼓勵孩子們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關愛。在折氣球的過程中,父母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興趣和喜好,並建立更親密的關係。總的來說,折氣球是一項非常有趣的手工藝,可以讓孩子們在學習中感受到樂趣,同時增進親子之間的互動。透過這種活動,孩子們可以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並學習如何專注、耐心地完成任務。





2024年2月25日 星期日

正向教養講座-開心農園‧親子共耕

        「開心農園-親子共耕」體驗活動於上週日(2/25)登場,吸引了12個家庭和30多位大人與孩子們的參與。當天的主講者是「洄稻佳里」品牌的創辦人兼青年農夫楊淑華。她分享了自己的創業故事,講述了從都市小孩成長為農夫的心路歷程,並介紹了友善耕作的理念和想法。最後,她帶領著12個家庭中的新手農夫們一同參與了親子共耕活動。 這次的春耕的作物是辣椒和茄子,從先前的整地到當日的領苗►鬆土►挖穴►種植►覆植被►澆水►立牌宣誓,一步步體驗種植蔬菜的過程。透過這樣的課程設計活動,不僅可以促進親子關係,讓孩子們學習到照顧新生命的責任感,同時也能夠採用自然農法種植農作物,減輕環境污染,推廣當地食材,減少碳排放,更加愛護地球。讓孩子們從家庭開始,感受農業勞動的辛苦,並深刻地珍惜和愛護土地。







親職講座-童玩DIY拋沙包樂無窮

 期待已久的臺南市家庭教育中心「攜手好厝邊~ 讓心更富有」學習列車,終於在114年開抵佳里區,首場於二十九日在仁愛國小登場,退休校長蔡青峯以「多元台灣和樂融融」為分享主題,並帶著親子DIY手作童玩沙包,吸引無數親子報名參加,現場大人、小孩邊做邊玩,歡笑聲不斷,玩得不亦樂乎,場面熱...